成由勤俭败由奢历城二中举行升旗仪式
力览前贤国与家,成由勤俭败由奢。纵览全球,许多国家都把勤俭节约奉为立国之本。10月30日星期一,历城二中举行升旗仪式,担任本次升旗任务的班级是耿欣老师带领的高二·6班。他们在世界勤俭日即将到来之际,鼓励全校师生行动起来,让勤俭之风吹遍校园!
尊敬的各位老师,亲爱的同学们:
大家早上好!
10月31日,是世界勤俭日。它的设立旨在号召人们勤俭节约以共同应对日益严重的资源危机,进而促进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。勤俭,传统文化推崇它,那是一种行为,更是一种品德。现代文明需要它,那是对有限资源的珍视,对过度消费的抵制。古今中外,小到一个人、一个家庭,大到一个国家、整个人类,要想发展,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这四个字。
李商隐说:力览前贤国与家,成由勤俭败由奢。纵览全球,许多国家,包括很多的发达国家,都把勤俭节约奉为立国之本。毛主席就以“厉行节约,勤俭建国”为“治国”的经验,胡锦涛也号召全国人民:“以艰苦奋斗为荣,以骄奢淫逸为耻。”刚刚闭幕的中共十九大也被节俭点亮,提倡勤俭办会,党风正,则政风清;政风清,则民风淳。
历史上,古今中外勤俭节约的故事不胜枚举。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,他一生粗茶淡饭,睡硬板床,穿粗布衣,生活极为简朴。经济困难时期,他自己主动减薪、降低生活标准,不吃鱼肉、水果;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经常说的一句英国谚语是“节约便士,英镑自来”,每天深夜她都亲自熄灭白金汉宫小厅堂和走廊的灯,她坚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挤到一点不剩;作为伟大的国家领袖,节约意识如此强烈,令人赞叹而佩服。诸葛亮把“静以修身,俭以养德”作为“修身”之道;朱子将“一粥一饭,当思来之不易;半丝半缕,恒念物力维艰”当作“齐家”的训言,勤俭节约乃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。小到一个人、一个家庭,大到一个国家以及全人类,要想生存,要想发展,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这四个字。
反观我们自己的生活,在校园经常有这样的现象:晴朗的日子,还能看见教室亮着全部的灯。凉爽的早晨、傍晚,有的教室里的电风扇还是马力全开,还没用完的草稿本被撕来折纸用,洗手处的水龙头哗啦啦地淌着水,来来往往的同学却视而不见。倒饭处零乱的餐盘里还剩许多的饭菜。
对于我们中学生而言,增强勤俭节约意识还须从建立节约型校园做起。那么如何做方能建设节约型校园呢?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入手。比如中午用餐时,我们可以发起“光盘行动”,不留剩饭剩菜;所有人离开教室时最后一人关灯关电扇,做到节约用电;在校园活动时不损坏学校硬件设备,自觉维护公共设施;不随手乱扔垃圾,不随地吐痰,保持校园干净整洁……这些事情虽小,但正如荀子所说:“不积跬步,无以至千里;不积小流,无以成江河。”唯有日日坚持做到它们,勤俭节约意识才能增强,建立节约型校园才不会沦为空口号。
在这个物质经济高度发达,享受资料消费占比日益增加的时代,有钱任性的价值观仿佛已经使勤俭毫无现实意义。古人云:“俭,德之共也;侈,恶之大也”。勤俭作为一个人的内在修养,虽然不会决定一个人的人生高度,但是肯定会对一个人的人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。勤俭是一件小事,是人生这件大事的真实反映,甚至是一种潮流,一种风尚,一种人们普遍形成的观念,一种潜在的横亘在人们心中的道德标准。勤俭节约的美德如甘霖,能让贫穷的土地开出富裕的花;勤俭节约的美德似雨露,能让富有的土地结下智慧的果。
做好勤俭,才能助力我们的美好人生。
让我们行动起来,让勤俭之风吹遍校园的角角落落!
学生记者:王葛杨 刘娇
指导老师:韩宜君 李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