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起走进地球科学研学之旅
在山东省地质博物馆,馆内丰富的藏品、专业的地质模型配合老师们的精彩讲解,共同组成大型的“地质课堂”,让学子们更好地了解地质构造和地质演变,深切体会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“千丝万缕”的联系。在一楼的展厅,一只巨大的恐龙骨架摆放在展厅的正中央——长约15米的鸭嘴龙化石让在场学子无一不大呼“震撼”。
在馆内的生命演化厅,“勤志”学子“洞悉”46亿年的漫长地史。历城二中教师杨永波、郭安民从地壳物质循环等方面为学子们一一介绍岩石的成因、辨认方法,带领学生同学们详细了解各类岩石矿物。杨永波老师、郭安民老师还带领学生在馆中寻找“课本中的岩石”,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子们纷纷表示“太有趣”“学习到了课本上学不到的拓展知识”。
而在物华天宝厅,“勤志”学子通过参观矿产资源分布光电互动沙盘模型、石油勘探开采模型、黄金“采—选—冶”流程微缩景观等模型,了解山东矿产资源的概况及相关知识。此外,博物馆中具有山东代表性的地质公园——泰山的“五岳独尊”、沂水溶洞、黄河三角洲国家地质公园让学生们大开眼界。“多种地质地层一目了然;还有石海奇珍厅,美丽而神奇的矿物标本及宝玉石,沉浸在精彩纷呈的矿产资源世界太神奇啦!”一名学子感慨道。
离开山东省地质博物馆,杨永波带领学子们来到了武将山——这是一座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的矿山,虽然已经废旧,但旧时的采矿井、矿工宿舍等都还保留着,依然藏着无数的矿产资源,学子们在实地考察过程中学会了地质路线的观测、地质点的工作内容、岩层产状的测定等野外地质勘测基本知识和方法。
在露天矿区,“小地质学家”纷纷“上线”,他们拿出地质锤,边敲打边探索,亲手采集属于自己的“大自然瑰宝”。一时间,石榴籽石、大理岩、闪长岩等等层出不穷,老师们也当起了“鉴宝师”。
本次研学激发了同学们的探索精神,让学子们巩固和加深理解了在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,同时也让同学们意识到不可再生资源的宝贵。
供稿:地科奥赛队员亓梓涵|编辑:纪富冉
初审:王贵娟|复审:杨永波|终审:李玉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