纵惊涛骇浪,亦破风前行——我校举行升国旗仪式
11月11日,我校团委策划并组织的主题为“纵惊涛骇浪,亦破风前行”的升国旗仪式,担任本次升旗任务的班级是由康万帅老师带领的高二9班。
在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后,9班的同学们与大家分享了中国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同志的事迹。1970年到2019年,黄旭华同志主持设计的潜艇编入海军战斗序列,他面对国内相对落后的经济条件,吃苦耐劳,不惧困难,最终使中国尖端军事科技有了重大提升。
黄旭光同志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,敢于亲身下水实验的工作热情,以及他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精神,让师生们大有感触。
当404艇抵达水下极限深度,成功完成深潜试验时,作为全世界第一位亲自参与核潜艇深潜试验的总设计师。黄旭华写下:花甲痴翁,志探龙宫。惊涛骇浪,乐在其中。这是一种将满腔激情燃就梦想的情感抒发,是一种至真、是一种至诚、更是一种纯粹。
二十世纪的中国,年轻的黄旭华面对外有列强铁蹄践踏,内有军阀连绵战火,发出这样的质问,为什么老百姓,在我们自己的土地上,要四处逃避,背井离乡,妻离子散,为什么我们中国这么广袤的土地,却找不到一块能安心读书的地方?因为那时的中国太弱了,弱国必然鲜血淋漓、疮痍满目。当抗美援朝的硝烟还未散尽,需要大量军事技术人才时,他毅然决然去学了造船,参与了核潜艇的研制,而这一进去,就是一生!1970年,黄旭华主持设计的中国第一艘核潜艇"长征一号"正式列入海军战斗序列。1983年,黄旭华被任命为第一代核潜艇的总设计师。1994年,黄旭华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。2017年,黄旭华获得"全国道德模范"等多项荣誉。2019年,黄旭华被授予“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荣誉勋章”“最美奋斗者”。这就是民族英雄、这就是民族骄傲、这就是我们的榜样——黄旭华。
在科学技术不发达、参考资料数据有限和核心技术高度保密的艰难条件下,为了研制出中国人自己的核潜艇,黄旭华带领团队不惧繁琐,翻阅数以万计的海量资料,只为寻得那零星点滴的参考数据。没有计算机计算,他们就用算盘、计算尺,甚至用磅秤来解决核潜艇的重心问题。为保证潜艇的安全系数和数据计算的准确性,但凡运进或运出潜艇的材料都要进行严格的过称登记,黄旭华和同事们称这项工作是“斤斤计较”。是啊,没有严苛细致的工作态度,没有攻坚克难的坚韧毅力,没有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,就不可能有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核潜艇。1988年初,我国核潜艇研制工作迎来了一个关键时刻:按设计极限在南海进行深潜试验。试验前参试人员心情忐忑,有人甚至给家人写下遗书。面对极高风险,黄旭华决定亲自上艇,进行试验。当别人劝说他总设计师的任务是坐镇在指挥船上时,黄旭华却坚定的说:“作为总设计师我要为这条艇负责到底,我必须下去!”。最终404艇抵达水下极限深度,成功完成预定试验。
“自古忠孝两难全,报国无愧度此生”,这是对黄旭华先生的真实写照。古有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,今有黄老隐姓埋名三十载未还家!由于国家严格的保密制度,他仿佛人间蒸发,从未回过日夜思念的家,没有看过自己渐渐老迈的双亲。面对家人的质问,黄旭华心怀愧疚,但又不得不选择沉默,因为他不仅是自己母亲的儿子,更是祖国母亲的儿子。正像他说的那样:“对国家最大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”。
“2013年他当选为“感动中国十大人物”,颁奖词为: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,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;一穷二白的年代,你挺起胸成为中国最大的财富。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,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。这一段话黄旭华受之无愧。作为一代核潜艇之父,他是华夏子孙奋斗学习的榜样,更是祖国母亲的骄傲。
身为中华儿女,此生属于祖国,此生属于事业,此生属于核潜艇,此生无怨无悔……”黄老语重心长的言辞响彻耳畔。人的一生在不断地奋斗与贡献中创造价值、创造奇迹,这样的人生是真实的、有意义的、充满热血的。在学习和生活中,我们要学习黄老报效祖国、无私奉献的崇高品格,学习他求真务实、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;学习他把个人志向与民族的振兴紧紧联系在一起,为中华民族崛起而努力奋斗的伟大情怀。敢于克服困难、勇于自我牺牲,年少的我们应肩负起时代的责任,将黄旭华院士的高尚品格和家国情怀传承下去。纵惊涛骇浪,亦破风前行。人生不虚度,接力再向前,新时代的号角在召唤,让我们摆正身姿、砥砺前行,在新时代的改革和发展浪潮中击浪前进!
学生记者:郭彦钊、刘鑫、郝炯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