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习屠呦呦执著品质,弘扬青蒿素奉献精神
11月4日,由历城二中团委组织并举行了主题为“学习屠呦呦执着品质,弘扬青蒿素奉献精神”升国旗仪式,担任本次升旗任务的班级是由张贵兴老师带领的高二(8)班。在升国旗、奏唱国歌之后,高二8班的同学们向全体师生讲述了“共和国勋章”获得者屠哟哟和她研究青蒿素的故事。
在条件艰苦的情况下,屠哟哟一次次的尝试,经历一次次的打击,甚至在乙醚提取“青蒿素”的过程中,因保护措施不完善,患上了重度肝炎。功成名就后仍坚守本心,默默奉献,这种高尚的品德正是同学们学习的标杆。8班的同学们勉励大家要学习屠呦呦执着品质,弘扬青蒿素奉献精神,胸怀祖国,敢于担当;团结协作,传承创新;增强自信,勇攀高峰。
国旗下讲话
青蒿一握,以水二升,
浸渍千年,渡劫众生,
呦呦鹿鸣,食野之蒿,
今有呦呦,德音孔昭。
近日,屠呦呦被授予“共和国勋章”,以表彰她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保卫国家中作出的巨大贡献。她发现的抗疟药物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,解决了世界性的健康难题。
醉心科研“欲穷千里目,更上一层楼”
很多人这样问,为什么是屠呦呦?
“学问是无止境的,所以当你局部成功的时候,你千万不要认为满足,当你不幸失败的时候,你亦千万不要因此灰心。”这是屠呦呦14岁时,哥哥写给她的信。
有谁能皓首穷经埋在古籍里,收集2000多种药方、筛选380余种中药提取物,只为快速找到抗疟灵感?
有谁能在经历了数不清的失败后,还能再坚定地多尝试一次,最终找到用乙醚提取青蒿素的方法,将对疟原虫抑制率提高到100%?
有谁能在试验环境简陋,没有通风系统、实验防护的情况下,患上中毒性肝炎后仍然坚守科研一线?
有谁能为了验证青蒿素的疗效,不顾自身安危,第一时间赶去海南疟区现场临床试用?
她都做到了。
在艰苦的科研道路中,面对“暴风雨”时,她常用唐代王之涣的诗“欲穷千里目,更上一层楼”来自勉。
淡泊名利“科研是为了给人民造福”
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之后,面对镜头前的曝光,她开始表现出一种科学家的拒绝。
她说:“得奖、出名都是过去的事,我们要好好‘干活’。”
是啊,为了用最尖端的现代科学技术把青蒿素研究做透,她努力推动中国中医科学院青蒿素研究中心的建设,力求打造一个高水平、高标准、高层次、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现代化科研平台。
为了中国中医科学的发展,她致力于科研实践,努力打造出了一个个高水平的科研团队,培养出了一大批高尖端科研人才。
在她心中,青蒿低调、不慕名利,是具有奉献精神的植物。虽然没有美丽的花朵、扑鼻的香气,却能挽救许多生命。
像青蒿一样淡泊,沉下心来做科研,把身安在名利之外,“科研是为了给人民造福。”是她常挂在嘴边的话,也是她一直践行的承诺。
尽管收获了很多荣誉,但在很多场合,屠呦呦都不止一次表示过“荣誉属于集体”。
这折射出的力量与精神至今仍令人感动、催人奋进。欢呼过后,我们更当静下心来,学习以屠呦呦为代表的科研工作者身上所体现出的青蒿素精神。
青蒿素精神
这种青蒿素精神是中国的骄傲,也是中国科学家的骄傲。这更是屠呦呦的胸怀。
这种精神是胸怀祖国、敢于担当。只要事业需要,明知前面的路并不平坦,也毅然挺身而出;只要祖国召唤,哪怕需要以身试药,也绝不说一个“不”字。只有秉承热爱祖国、科学报国的家国情怀,坚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,以舍我其谁的魄力,勇挑重担。
这种精神是团结协作、传承创新。从屠呦呦教授们的科研经历中,我们不难看出团结协作的重要性。发扬集智攻关、跨界合作的协同精神,强化集体观念、厚植团队意识,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。
这种精神是增强自信、勇攀高峰。只有坚定文化自信,不断探索求真,勇于提出新理论、开辟新领域、探寻新路径,不畏挫折、敢于试错,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。
青蒿素精神传承、创新、发展和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动力和精神源泉。我们相信,青蒿素精神始终能够薪火相传并愈加焕发出勃勃生机,召唤激励着更多华夏人奋勇向前,砥砺前行。
作为新一代学子,屠呦呦的成就除了让我们振奋自豪的同时,也在不断推动与提醒我们去攀登更高的山峰,她的洞察力,她的视野和她的顽强信念,既是良好的典范,又是对我们提出更高的要求。前辈的路不一定好走,我们每个人更应珍惜我们当前所拥有的良好条件,勇于探索属于自己的人生方向,勇于探索属于自己的人生意义。
学生记者:卢彦兴、郝炯博、孙昊宇